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蘋果的經驗

以下結論均為本人親身實踐得出的,看到以往資料較少,便在此發表下個人觀點,如有錯誤,歡迎提出,一定改正。
1、文件移動:在蘋果系統中,你可以一邊用iTunes放音樂,一邊把它移動到廢紙簍,或者另外起一個名稱,這絲毫不影響你的工作,也不會有錯誤提示框彈出。而且下次你還可以從歌曲庫中連按以播放它而不用重新添加,只要你不清空廢紙簍,你的文件就一直存在。也許這樣講可能更形象點,在OSX中,文件的路徑只是它的屬性之一,你的移動操作並沒有改變它的性質,也沒有修改它在磁盤數據區中的位置,而僅僅編輯了目錄表。這一點可能對於習慣了OSX而改用Windows的人來說是個災難。
2、隱藏文件:OSX是這樣詮釋隱藏的含義的:只要文件有Hidden標記,或者文件名以.開頭,就是一個隱藏的文件。不信的話,你可以試著創建一個未命名文件夾,然後在它的開頭給它加點,OSX會提示這個名稱已被系統預留,無法使用。或者你也可以在終端輸入:chflags hidden 路徑 這條命令,回車後你會發現,路徑指向的文件立即「蒸發」,當然前提是你有足夠的權限。要回復它很簡單:chflags nohidden即可,如果不記得名稱可以用ls命令查看。
3、終端的變化:你還在通Del刪除文件,用format格式化磁盤麼?OSX可聽不懂你的話。不要怪電腦,是的,OSX基於UNIX架構,一切將不同於windows了,當然也包括命令。這裡是常用的幾條命令:
     sudo──獲得管理員權限
       rm──刪除(=Del in windows)
       cp──拷貝(=Copy)
       mv──移動
       open──打開(=Start)
       ls──查看目錄(=Dir) 複製代碼
當然還有許多實用的,可以輸入ls /usr/bin或者ls /sbin查看,都是系統內置命令,前者不用管理員權限,後者需要sudo,不懂得用法可以用「命令 --?的格式向終端發問。值得注意的是,刪除等操作將直接刪除文件,且不會有任何提示,請在執行前謹慎檢查。用過Linux的可能會覺得終端很順手。
4、替身:不就一「快捷方式」嗎,不順眼,我刪了它。打住,我敢打賭,如果你刪除了磁盤根目錄下tmp、var、etc三個替身中的任何一個,你會立馬後悔的,我親身試過了,小白鼠一個就夠了。在OSX中,「替身」的概念被解釋為「與原身完全相同的文件或目錄」,正是它們構成了完整的UNIX系統,如果你刪除了,系統便不能運行了。不信的話,你可以在Finder中按下shift+?+G,輸入/tmp,再輸入/private/tmp,看看內容是否一樣。這下你該明白替身的重要性了吧。
5、軟鍵盤:從Windows陣營轉來的MacFans們可能會抱怨Mac這不好那不好,比如沒有軟鍵盤……我暈,拜託先找找再說啊,系統偏好設置──多語言環境──輸入法菜單,第一個調板是什麼?在這裡告訴大家兩個秘密,打開鍵盤調板,按下Option,再按下Shift+Option,哈哈,看到什麼?天然的字符對照板嘛。等等,找不到你要的字符?第三個調板絕對合你口味!個人覺得,Mac OS X效率等各方面完全超越Windows,剛開始接觸可能很多功能找不到,慢慢的就習慣了。
6、資源庫目錄:這個是令我比較費解的,~/Library目錄直接可見可操作,這個對於對電腦有一定基礎的人不是壞事,可是新手們還以為它是寶藏呢,進去一看,一堆英文,性一急刪了哪個,災難就來了,你的某些應用會馬上罷工,嚴重點甚至要放棄這個帳戶重建一個了。其實這裡面保存的只是些程序配置文件和附件而已,比如QQ的聊天記錄,就是~/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QQ。聽我一句,沒事還是別進去搗騰了吧。
7、回到Windows:怕了?不爽了?如果你想回歸Windows陣營,我們同樣歡送,如果你是Boot Camp用戶,一樣是Macfans,沒事還是可以到maiyadi轉轉的。這並不出糗,主要是工作方便就行了嘛。不過如果你適應了Mac,或者你像我一樣從小和Mac OS 9一起長大的話,可能會有點難度哦。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