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科爾多瓦清真寺

基本資料
  國家: 西班牙
  所屬洲: 歐洲
  批准時間:1984、1994
  批准標準:1984年、1994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III)、(IV) 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評為遺產的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第8屆會議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8屆會議報告。
簡介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位於西班牙南部古城科爾多瓦市內, 具有摩爾建築和西班牙建築的混合風格, 是西班牙伊斯蘭教最大的神聖建築之一。公元前786年前後, 白衣大食王國國王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欲使科爾多瓦成為與東方匹敵的偉大宗教中心, 在羅馬神廟和西哥特式教堂的遺址上修建了這個清真寺, 後來經過拉赫曼二世和哈卡姆二世擴建, 到1236年時, 該寺院的面積已比初建時擴大了2倍, 一次就可容納2萬多信徒從事宗教活動。在哈利發希什姆二世時代, 大臣曼蘇爾又擴建了齋戒室, 到哈里曼三世, 建築工程達到最高峰。
  該寺院雖經多次擴建, 但建築風格和特色並沒有變, 只是建築面積越來越大, 裝飾越來越豐富。寺院是按阿拉伯清真寺的傳統風格修建起來的。整個建築為長方形, 長180米, 寬130米, 巍峨雄偉, 可與耶路撒冷和麥加的大清真寺媲美。該寺主要分宣禮樓、桔樹院、禮拜正殿、聖墓等幾部分。桔樹院內有一水池, 是穆斯林在禮拜前履行淨禮的地方。禮拜正殿建築宏偉, 裝飾極為豪華, 由斑岩、碧玉和各種顏色的大理石石柱構築而成。這些石柱或掠奪自法國的尼姆和西班牙的塞維利亞等歐洲城市;或從迦太基的古建廢墟上精選而得, 作為拜占廷皇帝利奧四世獻給拉赫曼一世的禮物。初建時, 利奧還曾從君士坦丁堡派遣熟練工匠參加, 並運來16噸各種玉石和象牙鑲嵌圖案 (也稱瑪賽克) 。經加工, 石柱統一成科林思建築的柱頭和4 米的標準高度。現在殿內尚存的850根石柱, 將正殿分成南北19行, 每行各有29個拱門的翼廊, 每個拱門又各有上下兩層馬蹄形的拱券。整座正殿玉柱林立、拱廊縱橫。西班牙佔領科爾多瓦後, 於1236年改為天主教大教堂, 象徵著伊斯蘭教的殿堂被封閉。
  宣禮樓是一座尖塔狀的建築物, 寺內的宣禮員可按時登樓呼喚信徒做禮拜。18世紀時, 這座宣禮樓被基督教徒們用一座巴洛克式的塔樓所替代。16世紀初, 阿隆索·曼裡克主教代表卡洛斯五世國王全權主持清真寺的改建工程。正殿中的石柱和拱門近三分之一被毀, 從中建起了一座文藝復興式的大教堂, 包括主座堂、王家小禮拜堂、唱詩班等幾部分。唱詩班的椅子全是帶有華貴的巴洛克雕飾的精湛工藝品, 兩個講道台是用桃花心木、大理石、碧玉等鑲嵌製成。但因對原有的珍貴建築的破壞過多而引起了卡洛斯五世國王的不滿, 他對改建者們驚呼道:「你們為建起一些在我國到處都能見到的東西而破壞了再也無法找回的東西」。正因為卡洛斯國王及時制止, 這座伊斯蘭教的大清真寺才得以保持至今, 並因此而成為一座使伊斯蘭教文化與基督教文化並存的特殊建築物, 成為西班牙最著名的宗教旅遊勝地, 吸引了千千萬萬的各地遊人。
地理位置
  科爾多瓦坐落在瓜達爾基維爾河畔,在通往大西洋的安達盧西亞大道旁邊。古城靠近莫雷納山脈,附近有許多通向梅塞塔高原的公路,古城周圍是一片豐美的農作物平原。城市建立於公元前206年被羅馬人征服前,科爾多瓦屬於西班牙迦太基帝國的一部分。歷史上一直是政治和文化中心,現為科爾多瓦省省會。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