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得道”有道 讓每個人都成為汽車設計家

設計出一輛好車幾乎是所有汽車設計師夢寐以求的,但有一群人,他們的夢想是“讓每個人都成為汽車設計家”。

這張飛往美國的機票,林嘉傑已經足足等了兩年。然而,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好消息,他不得不把日程壓縮一倍,以此來為多爭取一些時間。

除非你在某一專案上與這些人有交集,不然預約見面的時間不可能早於每天的晚上十點半。按照嚴格的意義講,這些人既不是的中央美院在編教師,也沒有擠進待遇優厚的企業從事汽車設計,但他們卻用另一種方式將自己的夢想變成現實。用主創者之一林嘉傑的話說,“我們就是感覺一定要這樣做”。

瘋狂“幫派”

就像其他懷揣夢想的年輕人一樣,林嘉傑也是在一路的質疑聲中堅守著自己的目標。

從小出生在廣東中山的他和一般的孩子沒有什麼兩樣,家裏人也都抱著不外乎考上好大學或是找個好工作之類的期望,並沒有想過讓自己的孩子從事藝術設計行業不過與其他的任何事情比起來,他似乎更著迷於畫畫,可是當這樣的情景出現在“假裝”寫作業的時候,引來了父母的勃然大怒。“他們每發現一次就直接把我的畫扔掉”講到這裏林嘉傑用舞動著的雙臂還原當時噩夢一般的畫面。

真正的夢想是扔不掉的,當別的同學們都選擇報考理工類院校的時候,林嘉傑卻毅然堅持要到自己心中的藝術殿堂學習。直到大學時選擇交通工具設計專業的時候,未曾說服父母之前,連他自己都無法想像汽車設計是一個怎樣的概念。

2008年,讓他印象深刻的不是北京奧運,而是他真正在學校領略到多位教授的風采以及數名受邀做客中央美院的世界級汽車設計大師。這些人帶來了自己獨一無二的設計魅力,這也一度讓他和他的同學們熱血沸騰。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第二年面臨畢業的時候,汽車設計這個概念在國內還太過前衛和新鮮。儘管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作為國內重點大學的畢業生,要想進入當時國內最火的產品設計行業,同時得到一份不錯的薪水並不困難,但是對於把汽車設計當做畢生追求的林嘉傑,他所作出的決定不但讓自己再一次遭到家人的質疑,而且由於整日泡在工作室裏設計汽車造型,與相處多年的女友無奈分手。

初具雛形

他認為,令人神往的汽車設計不能僅僅局限於中央美院這麼小的範圍內,他堅信,中國不僅有自己的汽車文化,而且廣闊的設計世界、學校裏全面的教育資源,在這個世界上會有更多的人對此感興趣。不過,通常來說,除非考進這所學校,否則通過其他管道很難得到這些寶貴的資訊。

他起初打算將所有的內容上傳到自己的博客或是網路空間裏,這至少可以做到讓其他人“共用”。但是他發現,自己還沒有足夠的實戰經驗,剛好當時學校的老師又缺少助手,於是他便選擇留在學校,一方面代替老師向新生講授一些基礎課程,同時還跟隨自己的老師從事了一些汽車設計的專案,在這個過程中的所見所聞讓他深深感受到有太多需要學習的地方,他希望將這些拿出來與更多的人一同分享。

此時他的想法已經得到了學校的支持,自己的老師也毫無保留地拿出了自己在汽車設計方面的多年經驗,並且使用專業攝像器材將平時上課和國外設計師來校進行workshop的全部過程進行錄製,還請來了專門擅長電影剪輯的團隊製作成視頻短片,其目的就是建立一個開放的網路共用平臺,讓更多的人得到自己所需要的。

現在,他已經給自己的這個夢想取了一個名字:“得道”,順著這個發音誕生了英文名稱“DIDLE”。同時為了讓這個計畫更為完善,他在記錄每一次教學影像的同時隨時隨處將DIDLE的想法講給身邊的人聽。這其中既不乏中外汽車設計界的明星人物,也有很多是網站經營的現任高管。

孵化夢想

為了能夠讓DIDLE的推出萬無一失,他們甚至連LOGO的設計都十分小心,這或許也是作為設計師的一種習慣。不過,由於後臺構架、伺服器等問題的制約,的首發日期從2011年的耶誕節就開始一再跳票,眼看著錯過了新年、春節等絕好時機,而身旁已經有新的一批同學即將畢業。

隨著國內汽車行業的火熱興起,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設計公司和國外設計中心親臨學校發掘人才。每一次看著自己的同學與著名汽車公司握手,林嘉傑卻說自己絲毫不受誘惑。“我也會為他們感到高興,但是我一直記得我最初接觸到汽車設計時的興奮和衝動,應該有人來做一件事情,讓更多的年輕人得到他們想要的”。

與大多數汽車設計師要與未來用戶年齡段的對接類似,林嘉傑將DIDLE的首批受眾選擇在了18歲~24歲,也就是處於大學期間以及前後一年左右的年輕人群。對此他的解釋是:“我們考察過國內的很多高校,汽車設計專業的學生儘管充滿熱情和好奇,但最終卻受限於學校裏並不完善的設施,除了中央美院,我們還會聯合更多的一流院校,甚至是汽車廠,讓他們來講解汽車設計的故事,DIDLE不是枯燥乏味的教育,而是調動人們興趣的平臺。”

而關於DIDLE的運營,林嘉傑有著嚴格的原則,“絕對不會以廣告的方式吸引汽車廠家加入”,他希望在DIDLE上融合的是一種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車文化,同時借助院校教育資源的支撐,讓汽車設計摘下神秘的面紗,人們至少得到了欣賞汽車的眼光,或許就能出現更多的交通工具設計家。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