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光孝寺

光孝寺是廣州市歷史最悠久、佔地面積最大的佛教寺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光孝寺坐落於光孝路,是廣州市四大叢林(光孝、六榕、華林、海幢)之一,其始建年代距今1700多年。
俗話說:「未有羊城,先有光孝」。該寺最初是西漢南越王趙佗之孫趙建德的府邸。三國時期吳國騎都尉虞翻因忠諫而觸怒吳王孫權被貶廣州,遂在此處修建住宅並講學,虞死後家人將其住宅捐施佛門改成為廟宇,取名「制止寺」。到了東晉,印度名僧曇摩耶捨來穗傳播佛教,在此修建了一座五間的大雄寶殿,改寺名為「王苑朝廷寺」,又叫「王園寺」。初唐時改名為「法性老」。南宋初年又改名為「報恩廣孝寺」,之後又將「廣」字改為「光」字,遂定名「報恩廣孝禪寺」,簡稱「光孝寺」,寺名一直沿用至今,算來有850多年的歷史了。
光孝寺的匾額「光孝禪寺」是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憲宗朱見深賜的。由於光孝寺建寺歷史悠久,又與禪、淨、律、密等佛教各宗派都有著密切的關係,故被尊為禪宗明庭而馳名中外,這正如天王殿舊楹聯所題寫的:「禪教遍寰中,茲為最初福地;祗園開嶺表,此是第一名山。」此非光孝寺莫屬!
  除惠能、虞翻、鑒真、曇摩耶捨之外,歷史上曾有多位名僧人來此傳教譯經,因而光孝寺又是廣州地區和海外進行文化交流最早的地方。最早來此譯經的僧人是東晉時來華的古印度的曇摩耶捨;南朝劉宋永初元年(400年),印度梵僧求那跋陀羅又在此設戒壇,立道場,為僧徒傳律授戒;梁天監元年(502年),印度和尚智藥三藏來此講演經法,還把帶來的菩提樹植於寺內;梁普通八年(527年),菩提達摩攜帶釋迦的衣缽到達廣州,也曾在此傳授禪宗的學說;陳永定之年(557年),西印度增人波羅陀在寺內譯經40部;唐神龍元中(705年),西域僧人般刺密諦三藏於此譯《楞嚴經),相國房融並為之筆授。這一切都在中外文化交往史上留下可貴動人的篇章。
光孝寺作為嶺南第一間佛寺和嶺南佛教的傳播地,人們還常常懷念佛教的禪宗六祖惠能,因為他當年曾在這裡作過著名的「風幡論辯」而名聲威震佛門,他在此削髮,成為佛教禪宗南派的領袖,並因此使這座千年古剎有六祖殿、瘞發塔、風幡堂等而增色不少。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