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大腦需要“光亮工程”對抗抑鬱症

抑鬱症,對很多人而言,就像熟悉的陌生人。提起這種“心病”,人們甚至帶有某些偏見,認為都是想不開惹的禍。

  事實上,抑鬱症絕非僅僅是心病,更有其複雜的生物學原因,甚至和基因、遺傳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果可以透視監測一個人大腦的時時變化,就會發現抑鬱症發病時,其大腦縱橫交錯的神經傳感系統某處正表現出資訊通路不暢。最近,芬蘭發明了一種亮光耳機,可以通過“照亮”大腦,啟動大腦功能,改善神經遞質的分泌,有效緩解抑鬱症狀。如果亮光耳機真的奏效,你還會認為抑鬱症是“心病”嗎?關於抑鬱症,我們還有哪些成見和誤解?

  前沿聚焦:

  亮光耳機“照亮”大腦,對抗冬季抑鬱症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預計,抑鬱症2020年前將成為造成全球經濟損失最多的疾病之一,大約20%的人在一生某個階段會受重度抑鬱症影響。然而,人們對抑鬱症依然無知,很多人都將抑鬱症視為心病。殊不知抑鬱症不僅僅是心病,更是生物學疾病,這一點最近在芬蘭對抗冬季抑鬱症的新研究中再次得到證明。

  作為一種生物學疾病,抑鬱症和季節變化關係密切。如果稍加留意,你會發現冬春季節發生的自殺案例總是比其他季節多。在靠近北極圈的北歐地區,冬季日照時間極短,生活在該地區的人容易患上冬季抑鬱症,其中芬蘭人口的患病率高達20%以上。不過,這種狀況可能很快就會因為一種亮光耳機的誕生而終止。

  據芬蘭媒體報導,芬蘭瓦爾凱公司最新研發的亮光耳機有望緩解“冬季抑鬱症”。研發人員稱,這種耳機裝有發光二極體,可以通過耳道將亮光傳入大腦的感光區,簡便和有效地提高對大腦的光照射,從而預防和緩解“冬季抑鬱症”。

  研究表明,人腦中的感光區會對光照缺乏作出反應,導致情緒低落。如果能改變大腦的“照明”狀況,情況興許會不同。過去人們通常認為眼睛是向大腦傳送光感的最有效的感受器,而芬蘭奧盧大學研究發現,接近頭蓋骨最薄部位的耳道才是使大腦感受光照的最有效通道。通過耳道將亮光傳達到大腦,能啟動部分大腦功能,提高人的精力和認知能力,同時減少焦慮、情緒失常等抑鬱症症狀。亮光耳機就由此而來。

  在奧盧大學的小規模臨床測試中,25名嚴重抑鬱症患者使用亮光耳機進行每天8至12分鐘的光照,4周後有90%的患者完全消除了抑鬱症狀。目前,奧盧大學正在進行一項由350名受試者參加的大規模臨床研究,以獲取耳內亮光療法對人體健康影響的更多證據。據該專案負責人、神經放射學專家韋薩基維涅米估計,耳內亮光療法對抑鬱症的療效將在兩年內得到充分驗證。

  原理:啟動掌管情緒的腦區

  為何抑鬱症偏愛冬季?亮光耳機是否真的有效?記者請教了生物精神病學研究領域專家、廣東省人民醫院心理科主任範長河博士。

  據範主任介紹,冬季之所以容易誘發抑鬱症等季節性情感障礙,與人體內和精神狀態相關的內源性激素——褪黑素分泌有關。褪黑素有抑制性作用,夜晚分泌,助人安眠;白天停止分泌,人相應會精神。冬季,隨著光照減少,人體褪黑素分泌增多,情緒相應受到抑制。此外,光照也會影響大腦中諸如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經遞質的功能,這些神經遞質或神經?類物質對於人的思維情緒有重要影響。

  “亮光耳機經由耳道使大腦神經通路感覺到光的資訊,起到治療作用。”範主任解釋說。他告訴記者,亮光耳機的治療方法和目前抑鬱症的一種療法——光照治療近似。光照治療是在治療室內模擬日光波長,同時去掉紅外線、紫外線的影響,使患者進行“日光浴”,從而調節他們的神經內分泌節律,刺激患者體內化學物質的分泌,幫助他們改善情緒低落、動力不足的狀況。

  光照療法和亮光耳機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將視網膜作為光源的感受器,通過視網膜接受光感再傳導至大腦中樞,後者則是通過更靠近顱內的耳道連接大腦的神經通路使大腦感受光源。

  坊間流傳,冬天出生的孩子更易患精神疾病,是否冬天生的孩子也更易得抑鬱症呢?範主任表示流行病學的調查資料顯示分裂症等精神障礙的確在冬季出生的人當中發病率較高,但是學術上尚無明確的結論。至於冬季出生者是否更易患抑鬱症沒有相關提法。

  自我評定:

  你抑鬱了嗎?

  範長河主任表示,現在社會上對抑鬱症的認識有一種擴大化的傾向,很多人只要出現一些抑鬱症狀,例如偶爾失眠,休息不好,導致精神不振,情緒上有些不開心,就懷疑自己是否患了抑鬱症。其實,這種情況嚴格來說只是抑鬱反應,和真正的抑鬱症是有差別的。範長河主任介紹,抑鬱症有兩大核心症狀和七個次要症狀共九大類症狀。

  兩大核心症狀是:1.心情低落;2.快感缺失,興趣減退。

  七個次要症狀是:1.睡眠障礙;2.精神運動障礙,表現為遲滯或激越;3.記憶、注意力、推理等執行功能障礙;4.食欲、性欲減退,體重減輕;5.有罪惡感,沒有價值感;6.有自殺意念;7.有疲乏感,精力不濟。

  判斷是否有抑鬱症,常採用“1+4”的標準,也就是說如果有兩大核心症狀之一,同時具有七個次要症狀中至少4項,且持續時間在兩周以上,才可初步判斷可能患上了抑鬱症,需向專業心理科醫生諮詢,接受診療。

  有些人經過自我判斷,感覺數項都符合,但是自己一直以來都是如此,並非近來才有此特徵,那能說明一直以來都有抑鬱症嗎?範主任表示,配合這些症狀判斷,還需進行三方面的比較:一是縱向比較,自我判斷從小到大是否一直具有這些特徵,“因為有些特徵是個性,也就是特殊人格所帶來的,並不是抑鬱症的症狀。”二是橫向比較,與他人比是否正常。三是與所處的處境比,情緒反應是否協調,如本應高興的事卻高興不起來。

  內源性抑鬱症:

  “心病”出自大腦資訊傳遞障礙

  雖然表現出的症狀近似,但是因致病原因不同,抑鬱症又分為外源性抑鬱和內源性抑鬱,相應的,治療方法也有側重。

  “所有的疾病都有生物學背景,抑鬱症也一樣,是心理、社會、生物學因素等綜合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不同的是每種因素在每個個體上所占比重不同而已。心理因素是促使、誘發抑鬱症的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範主任對記者說。

  相較於社會因素、心理因素占較大比重的外源性抑鬱症,內源性抑鬱症患者發病更多和先天的生物學素質有關,他們抑鬱就絕不僅僅是想不開造成的了。“大腦就像一個電腦網絡,不同腦區負責不同情感功能。抑鬱症的九大類症狀,每種症狀都對應著不同的腦區。”範主任對此非常精通。

  他介紹說,大腦腹中前額葉皮質腦區就是負責情感調節的區域之一,5-羥色胺等神經介質類化學物質在大腦神經通路中像電流般傳導資訊,使我們得以感受各種情感。當你處於愉悅或難過等情緒時,殊不知你的大腦中有多少神經化學物質在以一定的速度積極進行資訊的運送和傳導。然而,一旦神經介質缺乏或傳導不暢,資訊傳遞出了問題,那麼我們大腦網路將無法正常輸出正確的情感信號,高級中樞感受到的信號就會有偏差。這時,你表現出的興許就是抑鬱的症狀。

  “例如,很多抑鬱症患者痛覺敏感性增加,本來不痛的刺激反應到他們大腦皮層中會感覺很痛,其實是大腦的信號處理出了問題。”範主任說。

  特別提醒:

  僅靠心理諮詢無法根治抑鬱症

  你知道嗎?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尤其是內源性抑鬱症患者,僅靠沒有醫學背景、不具備醫師資質的心理諮詢師的開導是遠遠不夠的。

  很多程度較輕的抑鬱症患者希望通過單純的自我調整擺脫抑鬱症,但是,正如抑鬱症患者痛覺敏感性會增加一樣,抑鬱患者在抑鬱發作時可能對事物的認知已經出現偏差了,所以很難作出準確的判斷,也很難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出在哪里,所以難以進行有效調整。而一味向心理諮詢師求助,興許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抑鬱反應,但是患者大腦中影響情緒和判斷的神經化學物質以及神經內分泌的異常狀態卻沒有得到根本的治療。

  針對抑鬱症的治療,範主任明確表示:“藥物治療是目前治療抑鬱症最基礎、最有效、最主要的手段。” 除此之外,物理治療也是比較常用的一個手段,如ECT(電休克治療)、經顱磁刺激治療、光照治療以及睡眠剝奪治療等等。在科學治療的基礎上,加以認知行為心理干預,消除患者的社會、心理不利因素,解除他們的“心結”,才能從根本上剷除抑鬱症的病根。

  吃多了垃圾食品容易抑鬱

  西班牙研究人員發現,多吃富含反式脂肪和飽和脂肪的食物可能使人罹患抑鬱症幾率提高近五成。這項研究結果進一步證明多吃“垃圾食品”容易誘發抑鬱症。

  西班牙納瓦拉大學和大加那利島拉斯帕爾馬斯大學研究人員6年隨訪12059名志願者,兩次讓志願者回答136題組成的調查問卷,瞭解他們的日常飲食,尤其是脂肪攝取情況。結果顯示,與不攝取反式脂肪的志願者相比,日常飲食總熱量在0.6%以上攝取反式脂肪的志願者罹患抑鬱症的幾率高達48%。

  反式脂肪又名反式脂肪酸,一般由植物油等經過氫化技術處理後產生。範長河主任表示,人體攝入反式脂肪和飽和脂肪酸與人體免疫狀態、激素水準,神經內分泌狀況都有關聯,而這些因素的變化都有可能引發抑鬱症的發生。

  抑鬱症屬多基因遺傳障礙?

  專家:能遺傳也能預防

  和心理因素密切相關的抑鬱症也會遺傳,且和基因有關?聽起來匪夷所思,但事實的確如此。

  採訪中,範主任告訴記者,所有精神障礙都有遺傳性,甚至可以說所有疾病都有遺傳性。“這裏所說的遺傳指的是人的遺傳素質。從這個意義上說,精神疾病的發生均有遺傳性。”範主任解釋說,“這種遺傳不是顯性的,也不是某種基因可以決定的,而是多基因遺傳障礙。”只有相關基因產生了變異,加上各種社會、心理因素的綜合作用才會促使疾病發生。因此,由於遺傳素質不同,一些人的確會比另一些人更易患抑鬱症,這是天生生物學遺傳素質決定的。

  雖然有先天分別,但擁有易患抑鬱症素質的人大可不必悲觀。範主任介紹,這就和有人天生體質弱或體質強的區別一樣,可以通過後天措施修飾改善生物學素質,降低患病風險。“提高心理素質,調整價值觀,保持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強,可以極大降低患病的可能性。這是心理的養生之道。”範主任說。

  有趣的是,儘管我們看不到大腦內部,但是,隨著促進及抑制發病的力量在不斷博弈,我們大腦的形態和神經介質也在不斷發生著改變。如果有螢幕可以監測到大腦中的這些變化,你會驚奇於正面積極的心理力量正在重塑我們的大腦,而消極悲觀的情緒又在使我們的大腦趨於毀壞。“思維、情緒等心理活動可以修飾、改變大腦的物質特徵。”範主任表示。他介紹說,一些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隨著病情加劇,相應腦區發生著改變,最後可能引起大腦萎縮。積極、樂觀的情緒對人有益,在這裏得到最好證明。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