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古埃及的城市化特徵

  埃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國之一,位於非洲東北部尼羅河的下游(世界第一批城市多數誕生於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埃及是沙漠中的綠洲,幾乎終年無雨,尼羅河是唯一的水源。尼羅河貫穿埃及全境,每年河水氾濫,土地肥沃,成為古代文化的搖籃。

  古埃及人在宗教影響下,認為人的現實世界很短暫,而死後的世界是永存的,所以有生者之城和死者之城,而死者之城的建設被認為是更為重要的,主要是陵墓和廟宇。

  卡洪城

  西元前兩千多年前,古埃及有名的城市。城市平面為長方形,有磚砌城牆圍著。城市又用厚厚的死牆劃分成東西兩部分。城西為奴隸居住區,有一條南北向大街從東側城門貫穿這一區。城東又被一條東西向大街劃分為兩個區,東西大路以北為貴族區,以南是商人、手工業者、小官吏等中產階層住所。城東南角有一 大型墳墓。

  阿瑪納城

  西元前1370年左右。阿瑪納三面被山環抱,一面臨尼羅河,無城牆。城市格局採取沿尼羅河稍呈彎曲的帶形,順著尼羅河流向,長達3.7公里,規劃了靈活的道路系統。道路基本為棋盤式。這個城市與古埃及其他城市不同,沒有神秘、巫術、昏暗、陰沉的感覺。城市分北、中、南三個部分。有三條道路自南至北貫穿這三個部分。北部為勞動人民居住區,以幾何形道路機械地密集地排列勞動人民住房;中部為帝皇統治中心,有皇宮、神廟和許多國家行政與文化建築物;南部為高級官吏們的府邸。街道有部分綠化。

  上面提到的卡洪城與阿瑪納城大概算是距今四千多年前的城市中城市建設比較傑出的代表了。古代人比較尊重自然界的規律,懂得在用地上因地制宜,他們的村鎮、廟宇建於尼羅河畔的天然或人工高地上,有利於解決水源與交通運輸,金字塔建於尼羅河兩岸遠離河道的高地沙漠上,使法老屍體不受河流氾濫之患。因為等級差別,將城市進行功能分區,統治者與被統治者分開居住。城市道路應用棋盤式路網,胡亂猜想一下可能他們的幾何學已經比較發達了,同時具有了一定的審美,懂得搞點城市設計之類的,例如在卡納克與魯克索神廟的群體設計中,運用了2公里長的中軸線佈局,兩邊佈置約1000具人面獅身像。規劃中應用了對稱、序列、對比、主題、尺度等建築構圖手法。

  古埃及人很早就活動在非洲東北部的尼羅河流域。它的古代歷史分為古、中、新3個王國。政權的不穩定,使它在3000年中更換了30個王朝。

  西元前3000年左右,第一王朝的國王美尼斯統一全國,奠定了奴隸制中央集權國家的基礎。他在上、下埃及的交界處建立了一座名叫白城的首都,這就是後來的孟菲斯。

  孟菲斯為第三王朝時期的約瑟王所建。他的謀士和當時的建築師霍特普使尼羅河的河道向東及上游方位改道,獲得了孟菲斯城的 6.5公里×13.2公里的建築用地。

  他在建造這個城市的同時還建造了自己的陵寢,兩者平面佈局幾乎一致,均為南北走向。約瑟王的這一陵墓約達3.6公里×1.6公里,與孟菲斯城內城的面積也正好相等。

  古王國後期,地方勢力開始囂張。古代壁畫反映了當時各州混戰中據城攻守的情況。在一個國王的記述中說,他消滅了國內的罪惡,把一個城市搶自另一個城市的東西物歸原主。

  鬥爭如此激烈,以致使第十二王朝的首都設在一個城堡裏。此城名叫伊套伊。它的四周佈滿了塹濠,城防堅固厚實,從中可以看出早期城市的一種職能。

  第十二王朝的國王阿美涅姆黑特一世是個有作為的人,他重新統一了埃及,拉開了中王國歷史的序幕。為了解決人口日益增長的需要,他開墾了尼羅河三角洲上的法尤姆綠洲。

  古埃及有名的城市卡宏,就是第十二王朝時期建立起來的。它的平面為長方形,邊長380米×260米,有城牆圍著。城內又用牆分成東西兩部分。

  東部偏北為貴族區,有條東西向大道從中間通過,有11個寬闊的院落。其中西端的一個佈置別致,可能是顯貴的住所。其餘則為中產者住區,它的平面成曲尺形,房屋零散地分佈著。

  西部為貧民區,有一條南北向大道從東側城門貫穿這一區,其兩邊密排著11行住房。它的面積幾乎與貴族區相等,卻擠滿了250個用棕櫚枝、蘆葦及粘土建造的小屋。

  這個城市明顯地反映了階級對立:貧民的住宅只不過7~10平方米,貴族的宅院有的竟占地60米×45米,擁有70多個房間,有幾層院落。

  有個貴族的宅院保留得很清楚。它從臨街的一個門進去,經過道到庭院,房間開向庭院,主房及院子都在中軸線上。這種典型平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整體的佈局。

  對古代卡宏城可以有不同猜測,長期以來它只是被認為是為修建金字塔而築成的一個小城。實際上按現代的概念來想像中王國的城市是不確切的,因為那時的城市也可能是農業中心。

  古代文獻就記載著當時城市中住著佔有土地的法人。再說這座城市恰巧處於通往法尤姆的要道上,而開發這塊綠洲正是當時最重大的事件。

  古埃及的新王國時期是從第十八王朝開始的。此後國力大振,疆土不斷擴大,以至使地中海和紅海都變成了這個古老國家的內湖。

  古埃及王權與神權相結合,許多城市既是政治中心,也是宗教中心。第十八王朝時期,國王阿曼赫特普四世用一神教代替傳統的多神教,以突出自己的地位,他建造了新都阿瑪納城。

  阿瑪納城西臨尼羅河,三面山崖環抱,沒有城牆,也不是方方正正的一條皇家禦路沿河流蜿蜒曲折,由南而北貫穿全城,沿路分佈著全城的主要建築物。

  此城已有一定分區。北頭有所夏宮,為避暑用宮苑,面積112米×142米,有明確的中軸線。國王崇奉阿頓神,並自命為祭司長,所以第一間院子裏設有這個神的聖堂。

  城市南部為高級官員的府邸。它們千篇一律,一般占地70米×70米,都是臨街的,設有高高的圍牆,可分3部分:中間是主人住房;後側為輔助房間;再一部分就是前面的大院子,其中有菜園、果樹及魚池。

  中央區為城市的主要部分。王宮居中,它有意讓大路分成兩半,以過街樓巧妙地連接起來,大小阿頓神廟分列左右。王宮之後為行政及文化機構。

  這個市中心的佈局,顯然是深思熟慮過的。它不僅構圖優美,還體現了阿曼赫特普宗教改革的意圖。後來國王死後,宗教改革失敗,居民紛紛離去,所以這個城市沒有完全建成,它在整體上是不完整的。

  倒是在東郊離中央區約2公里的一個小居住區,規劃得整整齊齊。它占地69米×69.6米,四周有牆,有74家標準化的簡陋房屋,大概是建築工人住的。

  孟菲斯

  1979年被認定為世界遺產。 孟菲斯遺跡位於埃及東北部的尼羅河西岸,開羅以南約40公里處。孟菲斯曾是古埃及的都城,已有5000年曆史。著名的三大金字塔距孟菲斯北處30公里處(原文5公里,但我覺得有誤,應該指的是賽紹爾)是世界上古代“七大奇跡”中僅存的一處。孟菲斯位於尼羅河三角洲南端,埃及首都開羅和尼羅河兩岸不遠處,在西元前3000年由法老美尼斯所建。孟非斯在上、下埃及首次統一後,就成為了古埃及的首都。在漫長的歲月中,孟菲斯曾幾經興衰,最後毀於西元7世紀。現今,孟菲斯古城僅存拉美西斯二世時代的神廟遺跡、第18王朝的司芬克斯石像、阿庇斯聖牛廟和第26王朝的王宮遺跡等。
返回列表